????4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托克逊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与肥料学会、新疆畜牧兽医学会承办的“科创中国@新疆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暨放牧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及科普行动”及自治区科协“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春”活动在新疆托克逊县农业农村局举行。
????活动以“科技引领:绿色养殖,和谐共生共保家园”为主题,吸引了100多名科技服务团专家、地方政府代表、农牧民代表、农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参与,通过科普讲座、技术培训、实地观摩和发放《新疆主要盐生饲草的应用与栽培技术手册》等形式,推动绿色养殖技术与生态?;と诤戏⒄?。
会场代表发言
????主旨报告:聚焦技术创新与生态实践
????活动开幕式上,托克逊县农业农村局副书记艾希热普江·白地热强调,科技服务是乡村振兴与生态?;ば⒄沟墓丶ナ郑幌匦竽潦抟秸菊境ぱ郎と纫滥鞠晗附樯芰嘶疃尘凹安位嶙彝哦?。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研究员以《盐生植物适生与改良盐碱地促饲草发展》为题,系统分析了盐碱地治理的技术路径。他指出,盐生植物的规?;种膊唤瞿芨纳仆寥澜峁?,还可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草资源,但需结合区域气候特点优化选种和种植模式。新疆畜牧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刘艳丰研究员作《肉羊育肥及非粮饲料开发利用》报告,提出通过非粮饲料(如农作物秸秆、加工副产品、盐碱草)的高效利用,可降低养殖成本并减少环境压力,同时分享了饲料配方优化和育肥管理的实践案例。
专家授课
????互动研讨:技术落地与农牧民需求对接
????自由讨论环节,参会农牧民代表结合自身养殖经验,就盐碱地改良成本、非粮饲料适口性等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田长彦研究员建议,通过政府补贴、合作社联动等方式降低技术推广门槛;刘艳丰研究员强调,需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动态评估生态修复效果。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绿色养殖技术的普及需兼顾科学性与经济性,并通过“科技服务团+地方合作社”模式实现精准对接。
会场互动
????实地考察:科技赋能的生态养殖样板
????会后,专家团队与参会人员赴托克逊县风城国营牧业有限公司和新疆畜牧科学院实训基地实地观摩?;卣故玖搜渭畈菸寡?、环保羊舍及非粮饲料加工车间,刘艳丰研究员演示饲料配比与投喂规范。农牧民代表表示,通过“边看边学”的方式,对技术应用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未来将尝试引入改良技术。
实地考察合影
????总结与展望: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活动总结环节,新疆生地所项目负责人表示,生态?;び氩捣⒄沟男璩て谕度?,下一步将联合地方政府建立试点示范区,探索“科技+产业+生态”的融合发展路径。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张艳花指出,本次行动为新疆畜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将依托“科创中国@新疆”平台,深化跨学科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此次活动通过理论研讨、技术培训和实地践学,有效推动了绿色养殖技术的落地,为新疆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